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不断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才能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公平、系统、持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优质服务。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居民翁华多年患病后,早年习惯将“贴钱”打入医保账户,如今已实现“年度结余”;三明市将乐县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谢汉刚经过几年的医疗,发现个人收入比10年前翻了两番;经过几年的医改,三明市医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该市医保基金亏损2.08亿元,连续几年实现盈余。在三明市,从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医生忙着盈利,医保基金“穿帮”到实现患者、医生、医保三方共赢,写在医改“小账本”上的变化很大。
近年来,三明医改以医用耗材管理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医药、医保、医改联动,为全国医改探索了宝贵经验。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指出:“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因地制宜借鉴。”不断总结经验,继续深化改革,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让群众真正买得起病,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改革往往是从解决难题开始的。曾经,三明医保基金亏空,群众也面临药价虚高的问题。综合调研分析后,三明决定改革,彻底取消药品加成,切断药品回扣渠道,节省下来的费用让医保基金有了结余。通过挤压药品耗材高水分节省下来的医保支出,用于提高群众报销比例,调节医务人员收入。当地医生感慨地说:“砍掉的是灰色交易,增加的是阳光收入。”群众一算,住院费用起付线从600元变成了无起付线,费用不分医保目录内外。总费用报销比例从46%上升到67%,医改惠民红利实实在在。切中要害,抓住重点,探索共赢机制,是三明医改的鲜明特色。
进一步改革的关键是保持制度的活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治理乱象,堵塞浪费,整治回扣和不正确的医疗行为;建立规章制度,调整医院和医生的收入分配机制;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三明医改长期以来在制度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2016年起,三明在全市各县市设立综合医院,将医保基金“打包”给综合医院自行分配,让医院有资金,有自主权。乐县总医院院长聂李雄说:“这使我们从治疗已经患病的人转向治疗患病的人,让群众尽可能少生病。”实践表明,尽可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不仅可以节省更多的资金,而且可以用于健康管理,实现从治病到养生的转变。
以“破”为“立”,以“改”为“进”,三明医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后,多余的钱去了哪里?聂算了一笔账:2021年,乐县总医院医保基金结余3000多万元,全部用于信息化建设和医疗设施设备升级。与此同时,鼓励医生到乡村开展保健服务。沙县区总医院将把剩余资金用于全民体检,如
发布时间:2022-04-26 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