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十字”升腾烟火气

本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十字路口,没有标志性建筑物,没有太多历史积淀,也没啥热门景点。按地理位置标记,它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人民北路与杜家台路交叉处,隶属于上川村社区。多年来,虽地处城区,却并不繁华。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十字路口,近两年却声名鹊起,在手机导航软件上被标记为“碳水十字”。一两百米长的街面上,聚集了6家牛肉面馆、4家炒面店,还有多家手抓羊肉店、烤肉店等餐饮店,一年接待食客450万人次。

打开地图看,兰州也是西北的“碳水十字”。作为西北地区交通枢纽,兰州的特色美食以面食和牛羊肉著称,不仅汇集西北各地面食之所长,还能持续输出自身特色。比如,一碗走向世界的兰州牛肉面。

站在“碳水十字”,能看见另一个兰州。品味历史,可以去逛博物馆;亲近自然,漫步黄河之畔;浸润心灵,参访《读者》杂志……但在“碳水十字”,人们只为吃而来,用味觉体验不一样的烟火兰州。“咥碗‘牛大’,吃顿手抓,撸个肉串”,嘴一擦,像兰州人一样说声:“满福!”

食客吃得“满福”,压力给到了店家。

赵德厚的压力

来到“碳水十字”,很多人都会犯选择困难症:吃牛肉面、炒面,还是手抓羊肉?如果吃牛肉面,吃“国义”“金强”,还是“磨沟沿”?食客的选择困难症,也是赵德厚的压力来源。

2013年,已经在兰州小有名气的“金强牛肉面”,在这个十字路口开了一家分店。彼时的“碳水十字”不仅“碳水”不多,连“十字”也尚未形成。“那时候马路都没修好,我们是这片区域第一家餐饮店。”金强牛肉面“碳水十字”分店店长赵德厚回忆说,当时只是想在兰州黄河北岸区域开店,正好这里铺面招商,顾客大多是附近居民。

后来,随着附近甘肃国际会展中心运营日益成熟,一些大型展会的引流效应开始凸显,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在这里有一家味道不错的金强牛肉面店。

兰州人对牛肉面的钟情,早已超出一顿早餐的范畴。有的兰州人几十年只认准自己家门口的那家小面馆;也有很多兰州人知道一家好吃的牛肉面后,三天两头就会专门开车去吃。金强牛肉面的顾客中,两者兼而有之。

生意火爆的金强牛肉面,吸引来的不仅是越来越多的顾客,还有竞争对手。2021年,兰州牛肉面的老字号“磨沟沿”在马路对面开了一家分店,这让赵德厚倍感压力。“刚开始有点紧张,没想到顾客反而比以前多了。过了两年,‘国义’分店开起来的时候,我又紧张了一下,但也没影响我们的生意。”赵德厚也纳闷,几家老字号扎堆开在一个路口可行吗,“或许3家面馆各有特色,各家有固定的顾客群体吧”。

琢磨不透,赵德厚索性不多想了。“开在一起也好,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赵德厚认准一个理:把这碗面做好,吃的东西骗不了人,只要味道好,顾客自然会来。

店里从不用隔夜食材,每天凌晨2点,赵德厚都会亲自去蔬菜市场采购。2023年,“碳水十字”走红网络,很多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平时每天有1000多人次,到了寒暑假每天能达到2000多人次。

成为网红打卡地后,赵德厚的压力又增加了。他每天都会关注网络平台的点评,网友提出建议就马上改正。“其实竞争就是这样形成的,要随时随地改进各方面服务。”在赵德厚眼里,每个客人的需求都不一样,有些客人注重就餐环境,有些客人喜欢传统的味道,还有些客人喜欢坐在外面的小凳子上,感受这里的烟火气。

磨沟沿的坚持

赵德厚的压力,马福斌也有,他是磨沟沿牛肉面“碳水十字”分店店长。

“在兰州,到哪儿还吃不上一碗牛肉面?很多人专门过来吃,就是冲着我们的味道来的。”作为一家开了近50年的老字号,如今“磨沟沿”在兰州有9家分店,马福斌担任店长的这家,面临的竞争压力最大。

马福斌应对市场竞争的方式,就是坚持传统味道。在兰州,牛肉面馆数以千计,凡是有点名气的,几乎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用传统的蓬灰和面,有的肉汤以纯汤或清汤著称,有的以辣子闻名。磨沟沿是纯汤牛肉面的代表,主打纯汤热肉,酱牛肉是他家的招牌。

“虽然竞争激烈,但生意还是挺红火,为啥?因为我们几家都算是行业里做得比较好的。”马福斌认为,“碳水十字”与这几家面馆是相互成就的。“如果我们几家没名气、面做得不好,也不会吸引网红博主来打卡,这个地方也没有这么火。”

口味和品质永远是餐饮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在兰州牛肉面行业立足数十年,“磨沟沿”深谙此道。“一碗面仅卖8元,你不踏踏实实地做好,怎么挣钱?”几十年口味不变,贵在坚持,也胜在坚持。马福斌以店里招牌酱牛肉为例,从原材料进货到煮肉时间、调汤流程,都严格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我们选的生肉品质高,一斤肉的进货价比市场价要贵2元左右”。

“磨沟沿”的另一个坚持,是只做直营,不做加盟。“我们牛肉面店从爷爷辈就开始经营,现在到我们来做。9家店都是自己家里人在经营,坚持不做加盟,就怕砸了老牌子。”作为在“牛肉面家族”里长大的人,马福斌见证了太多兰州人与牛肉面的故事。“很多人从小吃到大,虽然去了外地,但回到兰州第一口还是想吃味道不变的传统牛肉面。”

马伟栋的传承

马伟栋就是那个回到兰州的人。这个生于1988年的兰州小伙,不仅传承了家族的手艺,还有融入血脉里的“兰州味蕾”。

“我去过很多地方,还是觉得兰州的味道好。”马伟栋家族传承历史更久,到他这一辈已是第五代。祖辈曾在兰州街头挑着担子卖酿皮和凉面,研制出别具特色的糊状辣子。1988年,父亲马国义创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面馆;2023年,马伟栋在“碳水十字”开了一家国义牛肉面馆。

曾经在广州上学,毕业后又在外面闯荡过几年的马伟栋,始终忘不了兰州的烟火气。他眼里的兰州,是一座很包容的城市。“兰州人对味道很挑剔,却能把各地美食融入当地味道,改造成自己的特色。”喜欢美食的马伟栋,言谈间透露着对兰州味道的自信。“比如,大家都知道新疆烤肉好吃,但兰州的明火烤肉也很有特点;川渝的麻辣烫出名,兰州把又麻又辣改造成香辣口味,味道也很棒。”

尽管国义牛肉面的辣子有别于大部分牛肉面馆,但马伟栋却不喜欢刻意突出这个特点。“牛肉面最重要的还是一碗面的品质,面本身的味道一定要好吃。”这个看起来十分时尚的年轻人,对传统味道却有近乎偏执的坚持。有网络平台给店里加挂“必吃榜”之类的牌子,他也会婉拒,只是因为不想做外卖。“牛肉面还是要端着碗吃,打包之后味道就变了。”

当初选址“碳水十字”,马伟栋看上的也不是这个路口的网红效应,而是根据传统的生意经判断:金角银边,视野开阔,交通便利。即便是在社交平台上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博主来探店,他也只是云淡风轻地当普通顾客对待,一起聊牛肉面、聊烤肉。

“一家店太火了,压力就大,关注的人多了意味着我们不能出现一丝纰漏。”马伟栋并不怕“店红是非多”,而是对这座城市、这碗面感情太深。“牛肉面是兰州的名片,每家店都必须好好做,让品牌平稳、可持续地发展,在众口难调的时代把质量把控好。”

马伟栋坚信,传统的就是永恒的。

发布时间:2025-08-24 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