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小时! 千万人口城市核酸摸排“不隔天”

必要的话可以申请国家支持!3月22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明确要求24小时内完成区域核酸检测任务。

该指南要求,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也应在24小时内完成核酸分选。这可能吗?核酸检测是“动态归零”的基础。在新冠肺炎,超过95%的感染者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有必要“动态归零”吗?针对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3月2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与会专家进行了解读。

跑在病毒前面而不是追着它跑。

“只有跑在病毒前面,才能战胜病毒。如果我们追赶病毒,我们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表示,修订《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是为了提高各地的早期检测能力,在更短的时间内尽早发现感染者,控制传染源。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中国的清洁疫情为“动态清零”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每个病例的来龙去脉都有可能搞清楚。在此基础上,所有的核酸检测都可以确定感染人群,追踪密切接触者,全面快速地识别可疑感染者,防止疫情扩散。

梁万年说,所有核酸检测都存在一个时机问题,更需要有条件。两年多的经验表明,最有效的时间是越早越好。在疫情初期,使用核酸的技术进行大规模检测,以便识别和控制所有传染源。

所有员工的检测范围都在不断调整。

"核酸检测对全体员工的实施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焦雅辉表示,如果风控非常准确和自信,可以更准确地界定核酸检测的区域范围。

“每一轮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要及时进行研判,看看感染者的范围有多大,还要分析这些感染者的来源。”焦雅辉说,如果都是从集中隔离点发现的,说明在社会上不存在传播风险,可以将核酸检测的范围限定在这些被集中隔离的人群。如果有社会方面,封闭控制区和控制区外的传染源活跃,说明社会方面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区域范围尽量大。

24小时内完成的关键是什么?

“在郑州、Xi、天津这些12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我们都在24小时内完成了全市的核酸检测。焦雅辉说,在现有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做了这样的修改和调整。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呢?关键是要实现“每个环节都要无缝有效连接”。

在第三版方案中,要求设置数据统计、抽样与检验匹配、样本转移等9个专题班。

“这九个特殊类是必不可少的。”焦雅辉解释说,要提高采样效率,提高送样效率,保证送样量能与实验室的核酸检测能力相匹配。实验室可以满负荷运行,不会有闲置的仪器设备。在成绩提交方面,阳性混管信息出来后,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10个人中谁是阳性,并定点转移。

在完成任务的物质基础方面,目前我国核酸检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具备了大规模机动支援核酸检测能力。

焦雅辉特别强调了信息化的支撑,通过信息化系统动态分配样本和实验室负荷。因此,第三版方案要求,在上线使用前,应提前进行压力测试

发布时间:2022-03-23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