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密集出台新的防疫措施,体现了坚持疫情防控原则和目标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统一。无论是核酸检测由“全员”改为“区域”,还是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改变的是快速监测方法,不变的是尽快发现和阻断疫情的目标。对轻症病例进行集中隔离,调整隔离管理和出院标准,调整诊疗资源配置。集中精力更好地应对疫情的目的没有改变。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指南》第三版更加强调在科学判断疫情的基础上准确划定检测范围,将《指南》第二版中的“全体人员”改为“区域”。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确定区域大小,指导各地在划定的区域内完成核酸检测。《指南》要求,是否需要对全体员工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取决于全面、认真的科学判断,服务于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
核酸检测是发现和诊断新冠肺炎病例的关键手段。最近,虽然增加了新的抗原检测方法,但核酸检测仍然是新冠肺炎诊断感染的重要依据之一。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对所有员工进行核酸检测是普遍现象,具有排查全面、无死角的优点。同时,对全体员工进行核酸检测也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对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造成影响。
此次推出的《指南》第三版,将检测范围由“全体员工”改为“区域”,不仅更适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而且由于核酸检测的精准性,对城市疫情防控和市民生活产生多重积极影响。同时,核酸检测的“全员”改成了“区域”,似乎容易给人留下“松懈”的印象。有人难免会认为《指南》修改后,核酸检测范围会明显缩小。居民不用排长队,不用多次做核酸检测,可以稍微松一口气,广大防疫人员也会更轻松。
核酸检测可以根据需要从“全员”改为“区域”,但疫情防控并没有“放松”,普通居民可能会松一口气,但防疫人员未必。在大区域甚至全市范围内实施核酸检测,是一个容易决策,相对安全的行动。“所有员工”改为“区域”,意味着漏检风险增加,管控压力增大。要想补齐这个短板,探测区域的划分必须更加科学准确,探测区域的调整必须建立在科学判断和快速反应的基础上。这对流式传输和检测资源分配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员核酸检测起到了很大的动态清除作用,是我国疫情防控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员”就不用说了,也容易被误解为在全市进行洪水检测。而且有些地方把全员核酸检测理解为大规模、一刀切的实施核酸检测。过于强调检测的广度,忽视检测的准确性,不仅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也不可避免地浪费了大量的防疫资源。此次《指南》的修订就是对此类问题的修正,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防疫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寻求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平衡。
所以核酸检测方法的修改,其实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种自我压力。用核酸检测的精度来代替广度,防疫人员必须更加努力,加倍努力才能换来居民
同时需要明确的是,核酸检测的范围从“所有”到“区域”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核酸检测都完全失去了意义。这就需要准确理解“地域范围”。——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三版《指南》中提到的区域范围包括封控区、控制区和预防区,也可能包括整个行政区域。目前很多城市的核酸检测已经很准确,只有中高风险区的居民才全部进行核酸检测。然而,中高风险区域可能是城市中的街道或社区。非中高风险地区的居民是否接受核酸检测取决于他们是否接触过确诊病例或个人是否正在旅行。
近期密集出台新的防疫措施,体现了坚持疫情防控原则和目标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统一。无论是核酸检测由“全员”改为“区域”,还是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改变的是快速监测方法,不变的是疫情早期发现、快速阻断的目标。对轻症病例进行集中隔离,调整隔离管理和出院标准,调整诊疗资源配置。集中精力更好地应对疫情的目的没有改变。
这样了解防疫措施的新变化,有利于适应疫情,保持信心和决心,稳步走向防疫胜利。
发布时间:2022-03-24 12:30